当"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在激活投资动能的时候首胜证券,粤商成为一股关键力量。
9 月 28 日~30 日,2025 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召开。这场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大会,既是粤商崭露发展新形象的舞台,也是广东招商引资、聚合资源的一个重要契机。今年,来自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粤商代表参会,其中不乏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广东省民营企业 100 强企业。
他们并非空手而来,也没有空手而归。仅现场签约的项目就有 24 个,总投资额达 444.58 亿元,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网络与通信等重点产业领域,聚焦科技创新、深耕实体经济、联动海内外资源的特性异常鲜明。
这是广东投资潜能的一个缩影,也是粤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加码投资广东的新逻辑。
"广东确实是太特殊了,创业环境非常好,也很宜居,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具身智能行业企业帕西尼创始人许晋诚说。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表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还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欢迎来自未来产业、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内的任何领域的企业到广东投资、赚钱。
科技突围
"我是一名在广东扎根近二十年的创业者,自 2007 年创业起,我们始终扎根于广东这片创业热土,亲历并推动着广东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企业成为首家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骨干企业,再到如今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每一步都离不开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大环境。
众所周知,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截至 8 月末,广东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组织 1925.17 万户,同比增长 6.47%,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 96.45%。其中,私营企业 834.53 万户,同比增长 10.6%;个体工商户 1090.64 万户,同比增长 3.52%。这就是粤商的多元生态。有与会嘉宾打趣地说,广东的特产是"老板"。
但是,"老板们"也正处于全球经济周期新旧交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粤商又该如何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是必选题首胜证券。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大湾区作为全国创新高地,集聚 7.6 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全国首位,期待与更多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特别是在 AI 大模型工业应用、半导体显示等关键领域协同攻关。
最新数据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 9 年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全球创新榜首。
一组数据勾勒出广东产业变革的壮阔图景:已形成 9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今年 1 — 8 月,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 2000 亿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手机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会现场授予的 100 位"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获奖者,以及获得"广东省光彩事业贡献奖"的 38 家企业中,既有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与新兴产业表现突出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还有来自建材家居、消费品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代表,这都指向了广东的坚实根基——制造业与实体经济。以制造根基为积淀,粤商更有信心推动形成有强大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生态。
"工厂门口就是市场。"吴丰礼表示,广东有非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大的产业集群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验证场景,对于广大科技型公司来说更是有着很大的支持力度。
如今,粤商在多个前沿领域并行发力,推动着广东新兴产业滚滚向前:腾讯混元模型登顶开源热榜;华为的三折叠屏手机宣告高端芯片突破重围;帕西尼、众擎、逐际动力获得投资者融资青睐;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驰骋在城市智能驾驶的试验场;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勾勒出未来城市的低空交通图景……
在营商环境方面,广东也动作频频,《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从市场准入、融资支持、营商环境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密集地向民营企业释放积极信号,让粤商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突破口,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如今广东民营经济体量巨大,粤商遍布全球。要"再造一个新广东",还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广东欢迎来自未来产业、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内,任何领域的企业到广东投资、赚钱。
"只有在广东这个地方可以用最少的资金,用最快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验证,做出最好的产品。"作为"新鲜血液"的代表之一,许晋诚回国创业前考察了美国、日本等多个地方后,最终选择在广东进行具身智能领域创业,他表示,"广东是全世界范围内极少数拥有成熟供应链和丰富产业集群的地方,营商环境让创业者很舒服。"
布局全球
改革开放至今,粤商的"出海经"已经写了四十多年:广州希音构建的时尚产业互联网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桥梁;深圳比亚迪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惠州亿纬锂能把工厂搬到马来西亚用锂电接通全球;拓斯达上半年海外销售同比增长 48%,实现全球布局的东莞智造……
"企业不出海就出局,只有出海才能开新局。"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在 2025 世界粤商大会上的发言让人深思。蔡冠深的发言与本届世界粤商大会主题"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不谋而合。
广东省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表示,粤商向来以"敢为人先、务实创新"闻名天下。回顾历史,前辈们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下南洋、闯世界",把生意做到全球各个角落。
如今,时代在变,新一代粤商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随着全球经贸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国际经济贸易格局重构,粤商群体又该如何面向全球市场?
李东生表示,适应全球化新阶段,要加快从出海到扎根的转型,做大全球业务蛋糕,拉动出口和国内产业发展,从产品输出转向能力输出、生态落地。今年上半年 TCL 整体营收 1728 亿元,增长 12%;海外营收 817 亿元,增长 15%,同期出口也增长 6%。
大会现场发布的粤商"走出去引进来"优秀案例,既有格力电器自主品牌出口占比 70%,打赢一场 20 年的出海独立战争;也有海大集团不做"卖货郎",争当东南亚养殖户的共生伙伴;还有明阳集团用中国智造,点亮从地中海到新丝路的能源版图……这些粤商正通过遍布世界的商业版图,成为广东企业开放发展的鲜活范本。
当然,无论是出海还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肯定会有所挑战和不确定性。对此,吴丰礼在演讲中指出:"起伏是成长的常态。‘内卷’意味着机会,只有韧性才是创业者的底色。"
"我们粤商做生意,最喜欢的就是‘饮头啖汤’,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的‘头啖汤’,就意味着要敢于攻克核心技术领域的‘硬骨头’。"翟美卿说。
与会粤商纷纷认为,面向全球进行的产业科技竞争,粤港澳大湾区要积极且善用遍布全球的粤商网络,共享湾区机遇、强化全球协作。
上世纪 80 年代末回到广州投资兴业创办侨鑫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周泽荣表示,侨商根在湾区,脉连全球,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之一,广大粤商朋友要以实干担当成为湾区建设的坚定参与者、积极推动者。
大会现场举行世界粤商招商引资签约仪式,现场签约的项目共计 24 个,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网络与通信等具体领域,总投资额达 444.58 亿元。这些项目既有聚焦科技创新的前沿布局,也有深耕实体经济的具体实践,还有联动海内外资源的开放合作,充分展现粤商群体的战略眼光与实干精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在当前全球背景下重新审视粤港澳大湾区,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科创中心,全球粤商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时代机遇首胜证券,这既可以成就自身事业,也能够造福家乡。
优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